王老师心里跟明镜似的,他清楚李辰溪的生活状况,这孩子一个人过日子,没什么家庭负担,吃饱了就万事大吉。而且李辰溪身为采购员,平日里接触的物资多,手头肯定不缺吃喝。
“拿着吧,这可是学生对老师的一片心意,你就别推辞了。”王老师脸上挂着和蔼的笑容,亲切地说道。
在他看来,李辰溪送这瓶花生油,不仅仅是一份礼物,更是对师生情谊的珍视。尤其是李辰溪那一声真诚的“学生”,让王老师心里满是自豪,以后再跟别人说起李辰溪,也更有底气了,再也不用担心别人说他是在自吹自擂。
“行,王老师,那您一定收下。”李辰溪笑着说道,语气里透着晚辈对师长的尊敬。
“好嘞!”王老师欣然接过花生油,双手稳稳地捧着,仿佛捧着一件无比珍贵的宝物。
王老师满心欢喜地回到家中,一进家门,就迫不及待地把那瓶花生油郑重其事地摆在桌子上,满脸得意地向家人炫耀起来:“你们瞧瞧,这可是我学生辰溪送的,咱辰溪可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,心里一直记挂着我这个老师呢!”
“哟,是花生油呀!当家的,辰溪这孩子可真孝顺,还想着给您送这么好的东西。”王老师的妻子走过来,拿起那瓶油,仔细端详着,眼中满是惊喜与欣慰。她对李辰溪的印象可不浅,毕竟李辰溪小时候还常来家里吃饭呢。
那时候,李辰溪还是个青涩的小学生,生活也不像这两三年这般艰难。如今李辰溪上了报纸,在隔壁四合院乃至整个街道都出了名,街道办还大力表扬,谁不知道他的事迹呀!
“那可不,我教了他整整三年,这孩子有良心,知道感恩。这油可得放好了,千万别让耗子给偷了。”王老师一边说着,一边小心翼翼地把油往桌子里面推了推,仿佛真有耗子随时会来光顾似的。
他的妻子和孩子们听了这话,忍不住相视一笑,心里直犯嘀咕。就他们家这境况,耗子来了估计都得哭着离开。前两年开展的全民除四害活动,那可是搞得热火朝天。麻雀、老鼠、苍蝇、蚊子这四害,被人们追得无处遁形。
上至领导干部,下到普通农民,从六七十岁的老人到三岁的孩童,人人都投身到除四害的行动中,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合力。为了推动这项活动,还专门召开了“除四害”誓师大会,成立了“总指挥部”,宣传车在街上穿梭,车载广播不停地播报着除四害的成果,激励着群众的积极性。
报纸、广播、漫画铺天盖地都是除四害的内容,文人们也纷纷发挥特长,创作了许多与除四害相关的诗词、歌曲、快板等,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除四害氛围。那时候,孩子们和大人们常常成群结队地去掏老鼠洞,抓到老鼠后,为了防止细菌和疾病传播,有人会往老鼠屁股里塞花椒,然后把老鼠尾巴串成串,拿到集市上去卖。
如今,经过那场大规模的除四害运动,耗子确实很少敢在人们面前露头了。
第二天一大早,李辰溪像往常一样,准时守在脑中商店的每日特价区,眼睛紧紧盯着屏幕,手指时刻准备着。随着特价商品刷新,他眼疾手快,瞬间就抢购下了今日的商品。今天的特价商品是100斤花生和100斤香蕉。
花生在生活中是常见的食材,平日里大家做饭、炒菜都少不了它,是家家户户的日常必备。而香蕉,这种生长在热带地区的水果,对于身处北方的老百姓来说,可真是稀罕玩意儿。
在这个交通和物流还不发达的年代,南北物资交流存在诸多阻碍,尤其是像水果这类不易保存的东西,运输起来更是困难重重。所以,南方的一些特产到了北方,就成了宝贝,普通老百姓很难有机会品尝到。
李辰溪这次采购的可不止这些,他还买了三大罐宝塔糖,足够村里所有的小孩每人吃上两颗,能好好地驱驱虫了。此外,他还购置了1000斤土豆、800斤高粱以及800斤玉米。
另外,他打算给学校送30斤花生油,就当作是抵了之前那箱子印章的价值。在后世的人看来,这样的交易可能显得有些“黑心”,但在当下这个物资极度匮乏的时代,能用那些印章换到这么多实用的物资,村里已经是感恩不尽了。
李辰溪从厂里把三轮车开了出来,又去别处借了一辆。他先将装满高粱和玉米的麻袋一一搬到其中一辆三轮车上,这些麻袋沉甸甸的,每一袋都装满了希望。
接着,他又把土豆和花生油小心地放在另一辆三轮车上。一切准备妥当后,李辰溪转头看向一旁的罗大鹏,开口说道:“大鹏,今天没啥事干吧?跟我去一趟李家庄,帮我搭把手。”
罗大鹏向来是个爽快人,听到李辰溪的邀请,二话不说,直接点头应道:“行啊,那咱走吧!”最近他日子过得别提多滋润了,昨晚去黑市转了一圈,又挣了三块多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