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大春怀揣着些许郁闷的心情,脚步略显沉重地朝着老支书和大队长所在的地方走去。

    一路上,他脑海里不断回响着李辰溪跟他说的那些话,心里既纠结又无奈。到了目的地,他见到老支书和大队长正围坐在桌前,讨论着村里的事务。

    “老支书,大队长。”李大春走上前,声音里带着一丝低落。

    “咋啦,大春?看你这脸色,像是有啥烦心事?”老支书放下手中的笔,关切地看着李大春。

    李大春叹了口气,一五一十地把从李辰溪那里听到的话,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两人。

    老支书和大队长听完,对视了一眼,瞬间明白了李辰溪的心思。这孩子,向来实诚,不想占村里哪怕一丝一毫的便宜。

    “这辰溪,就是太见外了。”大队长感慨道。

    “可不是嘛。”老支书点了点头,“咱可不能让他吃亏。大春,你赶紧带十来个人,去那个山洞把木料都搬回来。咱可不能辜负了辰溪的好意。”

    李大春听了,连忙点头,转身出去召集人手。老支书和大队长则带着村里经验丰富的木匠,一同前往李辰溪家,打算好好商量商量那批黄花梨木的事儿。

    到了李辰溪家,众人寒暄一番后,木匠率先开口,他皱着眉头,斟酌着言辞说道:“按说呢,在以前,黄花梨木那可是金贵得很呐,随便一块都价值不菲。可如今这世道,古董都不值几个钱了,更别说这木材了,现在市面上,黄花梨木的价格也跟着一落千丈。”

    李辰溪听了,微微点头,说道:“那就按现在的市场价来。等木料都搬回来,麻烦您去估个价。

    我明天正好要回城里,开着货车,运出去找买家也方便。”他一边说着,一边在心里盘算着后续的事情。

    没一会儿,大家你一言我一语,这事儿就谈妥了。

    本来也不是什么复杂的大事,双方都怀着诚意,互相礼让,没有在价格上斤斤计较、反复扯皮,自然而然地很快就达成了一致。

    吃过午饭,日头渐渐西斜,塑料膜厂的人才慢悠悠地开着车进了村。他们一共来了三辆车,车上满满当当装的都是聚乙烯薄膜,按照约定,这些塑料膜将用来交换李家庄的一车玉米。

    塑料膜厂的岳修坐在副驾驶座上,心里有些七上八下。如今粮食短缺到什么程度,他心里再清楚不过。他们这三车塑料膜,真能换到一车粮食吗?当初老张找到他,跟他提起这事儿的时候,他第一时间就向厂长汇报了。

    没想到,厂里的领导几乎没怎么犹豫,就答应了下来。毕竟能用厂里生产的东西换来粮食,解决员工的吃饭问题,这样的好事,谁会拒绝呢?

    现在工厂里资金倒是不缺,可就是缺吃的,上面分配下来的口粮,根本不够大家填饱肚子,领导们也只能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。

    “李辰溪同志在吗?”岳修一下车,就迫不及待地四处张望,开口问道。

    李辰溪眼尖,看到岳修下车,连忙满脸堆笑地迎上前去,热情地打招呼:“岳叔,您好啊!张叔平日里可没少跟我念叨您,说您为人仗义,能力又强。”

    岳修一听李辰溪喊他岳叔,心里顿时暖烘烘的,感觉跟李辰溪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不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