轻风书苑>奇幻玄幻>重回1958,我有一个百货超市 > 第113章:全师傅的手艺
    全师傅,那可是在厨房摸爬滚打好多年的老把式了。

    他往灶台前一站,摆弄起那些食材,那叫一个得心应手。什么萝卜白菜,什么鸡鸭鱼肉,到了他手里,仿佛都有了灵性,乖乖地凑到一块儿,组合成一道道喷香扑鼻的菜肴。

    虽说他做出来的菜,不像后世那些星级餐厅里的菜品,精致得跟艺术品似的,摆个盘都能让人欣赏半天。但这菜一端上桌,香味儿直往人鼻子里钻,一入口,好家伙,那纯正的鲁菜味儿就在舌尖上爆开了。

    实实在在,没有半点儿花里胡哨的东西。

    李辰溪吃着吃着,脑子里突然就蹦出了后世那些米其林厨师。

    网上不是有个段子嘛,说米其林的菜啊,就讲究“盘大、量少、抹酱、放草”。好家伙,就这么一折腾,普普通通的食材,价格蹭蹭往上涨,档次好像一下子就上去了。至于这菜到底能不能满足味蕾,反倒成了没人在意的事儿。

    李辰溪想着想着,忍不住撇了撇嘴。米其林还搞了个厨师等级评定,跑到咱们中国来,对中国的厨师和美食评头论足。他们哪里懂咱们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啊?还真以为自己那一套标准放之四海而皆准了。

    还有人夸米其林厨师的刀工,这在李辰溪听来,简直是天大的笑话。跟中国厨师比刀工?那不是班门弄斧嘛。中国厨师,那可是从小就开始练刀工,一把菜刀在手里耍得虎虎生风,片、切、剁、砍,样样精通,能把食材处理得恰到好处。

    更可气的是,国内居然还有不少人跟着瞎起哄,一个劲儿地吹捧米其林。夸人家就算了,还非得踩一脚中国的厨师、厨艺和美食。这些人怕是都不知道,米其林最早就是一家做轮胎的企业,跟烹饪这事儿,八竿子都打不着,完全就是个外行在指挥内行。

    不过,李辰溪也不得不承认,米其林在营销这方面,确实有两下子。听说在1900年的时候,整个法国拢共也就3000辆汽车,轮胎生意那叫一个惨淡,一年到头也卖不出几条。米其林的老板一看这形势,脑袋一转,想出了个主意。

    他们鼓励车主多出去自驾游,跑的路多了,轮胎磨损得快,不就需要经常换轮胎了嘛。为了让车主们愿意出门,米其林就推出了一本《米其林指南》,里面详细介绍了各种好玩的地方、好吃的餐厅。

    谁能想到,这本书一上市,立马就火了,成了人们自驾游的必备宝典。米其林一看这效果,乐开了花,赶紧乘胜追击。为了让这本书更有权威性,他们建立了一套严格的餐厅审核标准,专门雇了一帮人,打扮成普通食客的样子,去各个酒店、餐厅暗访、评测。

    后来,米其林又搞出了餐厅评级,从一星到三星。一星餐厅,就是在当地算不错的;二星餐厅,那厨师的手艺就相当厉害了,值得食客专门跑一趟去尝尝;三星餐厅,那更是不得了,为了吃一顿,翻山越岭都有人愿意。这一套组合拳下来,米其林的名气越来越大,轮胎生意也跟着水涨船高。

    “全师傅,您这做菜的手艺,简直绝了!我吃过这么多菜,就您做的最对我胃口。”李辰溪一边狼吞虎咽,一边竖起大拇指,对全师傅赞不绝口。

    全师傅听到夸奖,脸上笑开了花,不过嘴上还是谦虚道:“嗨,这都是咱干厨子的基本功。咱这行啊,讲究的就是个慢工出细活,一步一个脚印。”

    说着,全师傅陷入了回忆。他说自己年纪轻轻就进了厨房,一开始,连个灶台都摸不着,只能从最基础的切菜学起。每天对着一堆萝卜白菜,不停地切啊切,切到手都没了知觉。

    切完菜,还得练颠勺,那大勺一颠就是一整天,胳膊酸得抬都抬不起来。就这样,给师傅打了好几年下手,师傅才终于点头,开始传授真正的做菜秘诀。

    “就拿这刀工来说吧,我整整练了三年,才敢说自己勉强出师。”全师傅叹了口气,感慨地说,“一开始,真的是又苦又累,收入还少得可怜,基本上就是给师傅免费打工。很多人吃不了这个苦,干了没几天就走了。能坚持下来的,那都是真心热爱这一行的。”

    全师傅越说越激动,顺手拿起旁边的菜刀,“啪”的一声,利落地拍碎了一头蒜。那动作,干净利落,一气呵成。

    “瞧瞧,咱这菜刀,那可是实打实的好东西。在咱这年代,菜刀要是连个蒜都拍不碎,那卖刀的人可就丢大人了,说不定还得被人找上门来揍一顿。哪像后世那些个菜刀,中看不中用,拍个蒜都能断,还强词夺理,说什么拍蒜的方法不对,说中国人几千年的切菜手法都错了。这不是瞎扯嘛!”

    说到这儿,全师傅又想起了米其林,气得直摇头:“还有那米其林,简直就是来搞笑的。他们懂什么叫刀工吗?会切菜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