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辰溪与李大春的姥爷坐在院子的角落,相谈甚欢。
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,洒下一片片金色的光影,落在他们身上。
李大春的姥爷是个阅历丰富的老人,讲起村里早年的奇闻轶事,绘声绘色,李辰溪听得津津有味,不时笑着回应几句,两人间的气氛轻松而融洽。
正聊得兴起,老支书那熟悉的身影出现在院门口,身后跟着几位村里的长辈。
一时间,恭喜声、寒暄声在院子里此起彼伏。
老支书满面春风,快步走到李辰溪身边,脸上的笑意几乎要溢出来:“辰溪啊,跟你说个大好事!倩倩的户口问题,妥啦!”李辰溪闻言,眼中瞬间闪过惊喜与感激,连忙起身,紧紧握住老支书的手:“支书,太谢谢您了!您可帮了我大忙,这事儿可让我一直悬着心呢。
”老支书摆了摆手,爽朗地笑道:“嗨,这有啥,都是应该的。
对了,还有个事儿,想跟你合计合计。”
说着,老支书拉着李辰溪走到一旁,神色认真起来:“大队长带着大伙,手脚麻利地把河床开垦出来了。
那儿的泥土,松松软软的,一看就是适合种庄稼的好地。
你说,咱种点啥合适?”李辰溪心里清楚,未来两三年,这条河大概率会持续干涸,可这“未卜先知”的话,实在没法跟人直说。
他微微皱眉,沉思片刻后,开口建议道:“支书,依我看呐,多种些生长期短的作物,准没错。
尤其是蔬菜,好多品种一两个月就能收获,见效快。
您瞧玉米那些粮食作物,生长期起码得四个月往上,时间太久了。”
老支书若有所思地点点头,李辰溪接着又说:“不过,蔬菜的价格不算高,一斤也就两三分钱。
咱这河床面积可不小,要是只种一种,到时候收获了,产量太大,怕不好处理。
最好是多种作物搭配着种,生长期有长有短。
这样就能避免集中上市,就算是钢铁厂那种上万人的大厂,也没办法一下子消化那么多东西呀。
”老支书听了,不住地拍着李辰溪的肩膀,满脸赞许:“辰溪,你这脑子就是好使,考虑得太周全了!行,就按你说的办。
咱看看能弄到啥种子,有啥种啥。
就算种玉米,现在种下,赶在冬天下雪前,估计也能有个收成。”李辰溪在心里默默想着,哪怕赶不上收成,只要能长出苗来,拿去喂牲畜,也不算白费力气。